根据凡尔赛条约,德国不得在莱茵河以西和莱茵河以东50千米驻军和修筑工事。1925年,英法德意共同签署洛迦诺公约,莱茵地区将永久非军事化。莱茵地区的非军事化成为了欧洲和平的一个保障,德国无法侵略法国和低地国家,而德国如果敢侵略东欧国家,法国可以直接进攻西线不设防的德国。
德国一直将莱茵地区非军事化视为权宜之计。希特勒上台后,将德国进驻莱茵兰视为发动战争的先决条件。而希特勒上台后的一系列举动也引起了英法的警觉。为了防止德国潜在的入侵威胁,法国积极组建包围德国的联盟,拉拢苏联和意大利。
苏联在1933年以前一直秘密支持德国,希望德国挑战凡尔赛体系,挑起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战争,苏联好从中渔利。但是发现纳粹德国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水火不容,纳粹的生存空间诉求直指苏联的国土。1933年9月,苏联终止了对德国的秘密援助,苏联外长Litvnov改口赞扬凡尔赛体系,而此前苏联声称凡尔赛体系是资本家对德国的奴役。法国开始与苏联谈判。
意大利与德国的矛盾在奥地利。陶尔菲斯在墨索里尼的扶持下成为了奥地利总理。奥地利成为了意大利的势力范围。而奥地利纳粹党支持德奥合并。1934年7月25日,奥地利纳粹公然刺杀了陶尔菲斯,并宣布德奥即将合并。墨索里尼大为震怒,动员军队,战争一触即发。希特勒当时并未做好战争准备,于是终止了德奥合并行动。德意关系恶化。法国总理莱法尔以不干涉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为条件,换取意大利的支持。
1935年3月,希特勒宣布扩军,公然违反凡尔赛条约。4月,法国总理莱法尔在斯特雷萨会见了英国首相MacDonald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,希望英法意三国形成斯特雷萨阵线,共同对抗德国。5月,莱法尔又前往莫斯科,与苏联签订了法苏互助条约。
形势对德国十分不利,希特勒在5月21日发表了“和平”演讲,希特勒声称德国愿意遵守自愿签署的洛迦诺公约,前提是其他国家也遵守。但凡尔赛条约是一战战胜国强加在德国上的不平等条约,德国不会遵守。最近法国的一些列举动让德国感到威胁,德国将考虑重新军事化莱茵兰。
就在德国被英法意苏合围之际,情况出现了转机。1935年10月,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,触动了英国在地中海的利益。英国政府立即向国际联盟施压,要求制裁意大利。11月,国联通过了制裁提案。英国和意大利剑拔弩张,斯特雷萨阵线即将破裂。好在英国人中还是有有识之士,英国外交部常务次长Robert Vansittart清楚德国才是真正的威胁,于是向外交大臣赛缪尔·霍尔建议,割让埃塞俄比亚一半归意大利。Hoare被说服了,带着提案去法国找莱法尔,秘密达成了以牺牲埃塞俄比亚为代价保全斯特雷萨阵线的霍尔-赖伐尔协定。然而法国外交部长Leger讨厌法西斯意大利,把这个秘密条约泄露给媒体。英法两国舆论强烈谴责政府所作所为。英国首相Baldwin罢免了霍尔。墨索里尼拒接霍尔-赖伐尔协定,声称意大利要埃塞俄比亚全境。英国和意大利彻底决裂,而法国则选择了传统盟友英国,支持国联制裁意大利的决定,斯特雷萨阵线破裂。1936年1月,莱法尔被迫辞职。
希特勒见状,立刻发表声明支持意大利,向意大利提供禁运物资。德国和意大利很快就奥地利问题达成和解,意大利不干涉德国吞并奥地利,德国放弃对意大利国土内德意志民族聚居地的领土声称。这时,德国外交部有从法国打探到自从莱法尔下台后,法国左翼人民阵线掌权,但是新政府内部斗争激烈,经济持续恶化,法国无力动员军队干涉德军进入莱茵兰。
机不可失,1936年2月12日,希特勒召见了外交部长康斯坦丁·冯·诺伊拉特,外交特使约阿希姆·冯·里宾特洛甫,驻意大使Hassell,战争部长勃洛姆堡,国防军参谋长路德维西·贝克和总司令维尔纳·弗里奇。会上里宾特洛甫和勃洛姆堡支持,贝克和佛里奇反对,认为德军还不是法军的对手,而诺依拉特和Hassell希望通过外交手段实现兰茵兰军事化。希特勒宽慰将军们一旦法军干涉,德军将退出莱茵兰。最终军事行动确立,代号冬季演习。外交上,诺伊拉特准备正当化德国军事化莱茵兰的文件。纳粹高官出访意大利,波兰和英国,确保三国在德国进军莱茵兰时保持中立。
1936年3月7日,19个国防军步兵营和一些飞机进入莱茵兰。上午11时,德国到达莱茵河,随后3个营渡过莱茵河。同时,外交部长诺伊拉特召集英法意驻德大使,告知他们由于法苏互助条约违反了洛迦诺公约,德国决定放弃洛迦诺公约并重新军事化莱茵兰。
不久后,德国侦察兵发现数千名法国士兵在德法边境集结。形势危急,勃洛姆堡祈求希特勒撤军。希特勒也高度紧张,打算撤军。但是沉着的诺伊拉特说服希特勒继续,建议希特勒先确认法军是否真的采取行动。德军小心翼翼前进。参与这次行动的一名德军军官说。“我们没有一个人五天五夜合过眼。我们知道如果法军行动,我们就全完了。我们没有堡垒,不能与法军抗衡。如果法军行动,我们将被迫退役。”
法军始终没有采取行动,等来德军的是德国人民的热烈欢迎。当德军进入科隆时,科隆市民夹道欢迎,给德军送上鲜花,天主教牧师给士兵祈福。主教Schulte感谢希特勒“将军队送回来”。德国全国都展开了庆祝,之前反对希特勒的左翼政党都赞同了拉茵兰军事化。希特勒在德国的威望空前高涨。
法国拥有100个完成动员的步兵师,然而法国政府无力支付军费。法国希望联合英国干涉,但英国不想像一战一样为了大陆国家的战争牺牲英国士兵。英国默认了希特勒的行动,前首相大卫·乔治在众议院发表演说,认为在法苏互助条约的环境下,希特勒的行动是正当的,如果希特勒不采取行动保护国家,他将是叛国者。自此之后,法国和英国对德国采取了绥靖政策,直到二战爆发。墨索里尼对法国和英国的做法大为愤怒,外交逐渐倾向德国,与德国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。
希特勒巧妙的利用了英法意苏的矛盾,不仅成功完成了莱茵兰的军事化,还争取到了英国的同情和意大利的支持,更看清了法英政府色厉内荏,对摧毁凡尔赛体系再无顾忌。